海南州在线

标题: 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小县向民族团结进步大... [打印本页]

作者: 我怀念的    时间: 2017-10-10 20:49
标题: 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小县向民族团结进步大...
促进人口小县向民族团结进步大县转变
——贵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贵德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融入到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组织实施了经济跨越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质量改善、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基层基础等工程,有力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各项事业的发展,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生动画卷。

抓载体创新,有序推动创建工作纵深开展

严格按照《关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八进”的实施方案》要求,以创新各类创建主题活动为抓手,着力突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家庭。广泛开展了最美家庭、贵德好人、好婆婆好媳妇、康福家示范户及金融信用户、美丽小庭院、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促进形成了邻里友爱、家庭和睦、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共评选表彰五星级文明户3907户,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1名、省级劳动模范2名。进机关。各机关单位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杯”篮球赛、运动会、歌咏比赛、周末广场演出等活动,以及公民道德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成就展览等主题活动,反映近年来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取得的各项成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进社区。依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组织社区老年群众开展了唱红歌、比书法等活动。以提供特色便民服务为重点,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文化周、社区文体联谊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打造民族团结和睦社区。进乡村。结合精准扶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工作,认真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共建活动。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向农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庆七一、庆国庆等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召开农牧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进学校。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孩子抓起,积极开展了读书、手工、音乐、绘画、舞蹈、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举办了“大手拉小手、夕阳伴我飞”主题音乐会,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有读本、进课堂、定课时”。进企业。各企业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开展了“精准帮扶·梦圆金秋”“红色引领·非公经济人士贵德行”“青藏结婚产业博览会贵德行”等活动,结合“光彩事业”主动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排忧解难,积极营造氛围,参与地方建设。进寺院。在各寺院开展了五好寺院评选、优秀僧侣表彰、寺院环境整治、寺院法制宣传,以及宗教界运动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寺院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建设水平。进军营。驻县军警单位按照“六联建”活动要求,将党的民族政策理论纳入官兵学习计划,切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认真开展联点寺院、村社、家庭、学校、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参与消防安全、应急处突、重大活动治安维护等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军警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抓经济发展,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

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第一要务,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做了大量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进一步强化了贵德的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27亿元,增添了发展后劲。一是经济指标稳步攀升。“十二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8.1%、25.45%和40.62%的增长速度。2016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8.9亿元,同比增长28.71%;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6.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00元,同比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9元,同比增长8.9%;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亿元。二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善。近年来,重点实施了纵四路、江苏大道、天然气管网、一级客运站等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惠安小镇、黄河梨花小镇、城东、郭拉小区等房地产开发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城市化率达到56%。实施了30个美丽乡村建设。全县总通车里程达2278.6公里,公交车通村率达到9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1%,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的目标,农牧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发展,蔬菜、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一产增加值保持了年均4.6%的增长速度。建成了县文化旅游产业创业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地方工业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相继建成南海殿、中华福运轮等景区景点14个,三星级以上酒店25家,星级农家院35家,旅游经济服务农牧区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四是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完成造林面积15.5万亩、义务植树265.22万株、天然林资源保护33.83万亩、水土流失9.32平方公里和50个村的村庄绿化等一批生态建设和治理项目,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4.3%,新增城镇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污水处理率达90%。制定出台了《贵德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登记保护古树名木达1.6万余棵,发放各类生态补偿资金1.27亿元,禁牧草场199万亩。依法开展砂石料场集中整治工作,有效保护了黄河干支流生态环境。认真开展节能减排,推进煤改气工作,关停了以煤燃料为主的集中供热站,建成了CNG加气站,投入新能源公交车40辆、改装新能源出租车351辆。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护林防火等指标均按省州要求完成目标任务。

抓民生改善,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每年将财政收入的75%以上用于民生改善,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民生大改善增进民族大团结。一是精准扶贫攻坚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县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扶贫攻坚措施有序高效实施,“两线合一”精准识别工作全面完成,9个一批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工程全面推进,2013-2016年累计投资10.84亿元,在84个村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06项,惠及农牧民群众7028户20659人,年均减贫3466人。二是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实施了中小学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项目69项,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7所,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乡村全覆盖。率先在全州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幼儿入园率达到99.34%,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分别达99.8%、100%,中、高考上线率逐年提高,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三是医疗卫生水平显著增强。实施了县医院整体搬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标等8项工程,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率达80%。村医报酬提高到每年1.3万元,为90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为10万余名各族群众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大力推进县乡医疗机构“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金由55元提高到125元、医保人均筹资标准由300元提高到550元。累计完成农村奖励性住房8820户、棚户区改造2956户、农村危旧房改造4100户、库区移民危旧房改造782户,向城乡低收入家庭分配保障性住房5300套。

抓文化建设,构建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坚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丰富创建内涵的重要手段,共同建设各族群众美好精神家园。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普及面不断提升。建成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群众文化体育场馆以及119家农(牧)家书屋、30家寺院书屋、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工作扎实开展。在保护修缮了玉皇阁古建筑群、乜那塔等文物项目的基础上,投资2420万元,完成了明长城贵德段(一期)抢险加固工程和珍珠寺、尕让寺修缮保护工程。全县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26处、县级72处,可移动馆藏文物3000余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2项,州级名录11项、县级名录9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下排、昨那等4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三是地方民俗文化得到深入挖掘。对全县各民族民宅故居进行了全面调查及登记造册,修缮了张荫西故居,将格桑多杰、王文庐庄廓院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调查登记百年以上古旧民居100余处。组建了县文联,恢复成立了河阴文学社,创办了《贵德》季刊、《今日贵德》期刊,出版发行了《贵德县文史资料》系列丛书、《贵德民间故事》等书籍,搜集整理了《六月会》《则柔》《鹿舞》等影像资料,《我的村庄》《吾乡吾土》等一批乡土文学作品脱颖而出。四是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隆重举办春节社火表演、民族射箭、“六月会神节”等传统节会活动以及国庆、六一等重大节庆活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黄河文化旅游节、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等重大文体活动在群众中影响深远。同时,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抓寺院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把宗教寺院作为普通社会单元实施依法管理,从“管脑子”与“管肚子”两个方面抓落实,寓管理于服务中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和睦。一是认真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每年3月至4月份在全县99座寺院中集中开展以“爱国、守法、感恩、和谐”为主题的寺院法制宣传活动,重点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法律法规、党中央治藏方略以及治国理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2013年以来,共召开各类动员会16场次、集中学习会35次,举办培训班6期、开展巡回宣讲42次、发放各类资料2100余册,僧侣受教育面达到100%,进一步增强了僧侣爱国守法意识。二是不断深化和谐寺院创建活动。成立了县伊斯兰教协会,完成了县佛教协会换届工作。累计评选出“三好”僧人23名、优秀阿訇1名,州级“五好”和谐寺院6座。今年结合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庆祝活动,在全县主要清真寺举办了和平祈祷活动1期,2000余名穆斯林群众参加了活动,有效维护了宗教领域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深入实施宗教人士培养工程。2013年以来,共组织487名寺院民管会主任和活佛参加了州县两级培训班,宗教界代表人士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重视佛学院学衔获得者和开学阿訇培养使用,全县2名佛学院学衔获得者分别担任县政协副主席和佛协会长,1名开学阿訇担任政协驻会常委兼伊协会长、1名担任伊协副会长。四是切实加强寺院保障工作。全县所有寺院均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对部分寺院经堂、围墙、大门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将27名老弱病残僧侣纳入“五保户”、127名僧侣纳入“低保”,有427名僧侣参加了新农合医保、428名僧侣参加了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寺院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僧侣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抓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和关键。一是加大对口援建及互访交流。依托对口支援平台,江苏省、水利部与我县开展互访对接活动197批次1617人次,协调落实了拉西瓦灌溉工程、江苏大道、河西寄宿制学校标准塑胶操场等18个建设项目。落实培训专项经费100万元,选派干部在对口援建省市举办各类培训班29期1310人次,全县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二是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交融。立足贵德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化与全国各地的交流,县文化馆代表省文化团体赴台湾成功举办了“青海花儿台湾专场演出活动”,在上海、成都、西安等中心城市举办了贵德旅游推介会,为提高贵德旅游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全县旅游业健康发展,贵德县被列入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三是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全县各民族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确保各民族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基础上,掌握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加大干部“双语”培训力度,全县干部用“双语”宣讲政策、沟通交流、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效提升。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交融共存,全县汉、藏、回等多民族杂居村庄的群众都能够使用藏语相互交流,都能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生产劳动中互来互往、互帮互助;部分寺院民管会由藏汉群众共同组成、共同管理寺院事务,多民族杂居村“两委”班子也由各族群众共同组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抓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创建事业

坚持把培育、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积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树立典型、培育示范。涌现出了藏族青年索南东主、回族青年马生刚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典型模范和藏族残疾创业妇女仁欠吉等带头致富的先进模范;河东乡王屯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拉西瓦镇罗汉堂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县法院、国税局、财政局等8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先后有1个集体、2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5个集体、5名个人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9个集体、19名个人荣获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全县共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5个、先进个人50名。同时,在全县培育了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扶贫产业基地,树立了40个示范单位,培育2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对先进典型事迹在省、州、县新闻媒体进行了深入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总任务,“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总要求,一手抓发展,继续抓住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因势利导、发挥优势,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手抓稳定,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形成各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从而实现从人口小县向民族团结进步大县的转变。







欢迎光临 海南州在线 (http://hnz097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