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海南州在线

查看: 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节特别报道】草原深处的夫妻教师

[复制链接]

161

主题

162

帖子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7:26: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同德县秀麻乡斗后索寄宿制小学教师刘秀青、李继业

同德县秀麻乡斗后索寄宿制小学教师刘秀青被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最美教师”光荣称号。
图为刘秀青正在给学生梳头。

六月飞雪的天气是同德县秀麻乡的家常便饭,在这里平均海拔3600多米,冬季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大雪封山,两年前才拉通电源,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地方,夫妻教师刘秀青、李继业一干就是20多年。
  20多个寒来暑往,20多载风霜磨砺,夫妻俩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家长与学生特别的尊敬和爱戴。
  1994年9月的一天,秀麻乡斗后索小学迎来了一位年轻的蒙古族女教师刘秀青,第一眼看到这所学校时,映入眼帘的是破烂不堪的校园围墙,陈旧的两排瓦房,她以为自己做好了在偏远地区吃苦的准备,可眼前的一切让她心里多少有些酸楚,这是当时全县唯一一所没有通电的学校;批改作业和日常照明要靠羊油灯或是煤油灯,一次作业改下来,鼻孔和脸都会被熏黑;学校仅有的8位老师中两名是汉族,李继业就是其中一位,比她早来一年。“被分到这里以后,我从县城坐上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走了近一天的路程才到了学校。”刘秀青回忆时说,60多名学生全是藏族,其中只有两名女学生,而她也是学校唯一的女教师。
  工作中,刘秀青一心扑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上,这让李继业无不钦佩,两人虽民族不同,但情投意合,1996年元月,二人喜结连理。
  婚后的二人工作上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更加投入,互帮互助,堪称典范。刘秀青老师不会藏语,这可不行,李继业老师就在边上课边自学的闲暇之余,开始教刘老师藏语。“我还向学生、牧民、学校的教师学习藏语,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三年之后我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和学生也打成了一片。”刘秀青满脸自信。
  工作中,汉语教学的任务落在了刘秀青身上,他还主动承担了学校保育员的工作。每天起早贪黑,连轴转到晚上十点多才能休息,冬天想办法用泥土做成土炉子,带着学生去山上捡牛粪来取暖,就这样来度过难熬且漫长的一个又一个的冬天。
  看到学生没有鞋、没有衣服、没有手套,夫妻俩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买。“因为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冬天孩子们冻破的发红发紫的手脚。还跑到辍学学生家里对家长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送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
  年级小的学生尿床了,要清洗被褥;学生衣服破了,要一针一线地缝;孩子们的头上和身上长虱子了,还要经常为他们洗头发、洗衣服。“当时真的觉得我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妈妈。”刘秀青语重心长地说,李老师也一样,更像是孩子们的爸爸。
  在这偏远的寄校,学校没有校医,刘秀青两口子还承担起了“校医”的角色。刘秀青回忆,有一次下着大雨,一名学生突发疾病,腹痛难忍,当时我冒着大雨背起孩子就往乡卫生院跑,一路全是泥,到卫生院又要等好长时间。但是值得高兴的是孩子没事,自己被雨淋透了,结果全身出了风疹,至今没有痊愈,遇到天冷下雨,时常会反复发作。
  ……
  这些,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更让家长们对他们两人多了一份信任。“路是我自己选择的,没什么可埋怨的。”刘秀青认为自己过得很充实,她说,以前大家眼里的“汉婆”,如今已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妈妈”,“大家都亲切地叫我‘阿妈小刘’,叫我丈夫‘阿爸小李’”。
  如今,全乡老少都知道学校里有个“父母教师”,都说着一口流利的藏语,朴实的家长见到两人都会说:“你们俩就是地地道道的账房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