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海南州在线

查看: 4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态文明】共和盆地里的那抹新绿

[复制链接]

162

主题

163

帖子

4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09:37: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昔日黄沙漫漫,今日满目翠绿,到过塔拉滩的人对此感触颇深。
  塔拉滩是黄河上游风沙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共和县地区的群众形象地比喻“到了塔拉,儿子认不得大大(父亲)”。
  曾经因为风沙的肆虐,共和县恰卜恰镇地区每到三四月份,城区和周边的公路都会铺上厚厚的一层沙子,塔拉滩几乎成了共和县生态治理的一个痛症。
  痛症?解痛才是关键,为了这个“痛”,共和县配了许多“药方”,其中,日复一日的防沙治沙措施的巩固和生态保护系统的完善起到了作用。
  政府、个人……在政府斥资“治疗痛疾”的同时,干部群众也纷纷参与其中,先后涌现出了防沙治沙先进个人郭增鸿等一批治沙“功臣。”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塔拉滩已经模样大变,绵延数百公顷的公顷的林带深深扎根林带深深扎根,,阻止着沙漠的蔓延,百余家新能源企业的落户给这里带来了新的生机,一个个沙袋,一株株云杉、圆柏都留有海南人生态保护的决心和毅力。
  共和县防沙治沙的重点地域有两处,通常治沙人员喜欢称它们为“两滩”,即塔拉滩和切吉滩。而切吉滩处于半沙化区域,植被覆盖率和存活率都很低。去年,共和县在切吉乡东科村实施了人工造灌木林和封山育林500公顷,在塔拉滩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所属的沙珠玉乡珠玉村实施沙障乌柳深栽造林、柠条直播、植草等2.7公顷。
  记者在塔拉滩边的共玉高速路旁看到,井字型的沙障上已长了不少柠条和绿草,很多沙层已经开始发生了转化,孕育出不少刚冒头的新绿,道路两边都能见到绿色的植被,像一个个卫兵护卫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几年来我们把防沙治沙的根本工作放在保障沙地植被存活率上,通过杨树深栽和乌柳插杆等方式最大限度阻止沙地的侵蚀,以便植被的恢复,实现造一片,成一片”。共和县环林局工作人员说道。
  当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还是当地的农牧民群众。
  龙羊峡镇阿乙亥村的村民就因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受益不少,去年4月份,县环保林业局的人工造林项目在阿乙亥村落户,将近5公顷的成体林木种在了阿乙亥河附近“。“种了树种了树好啊,村子里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畅快,1公顷林地国家还补助1000元,村里人造林的兴头越来越大”。阿乙亥村村民多巴说道。
  看着河道边的两道绿色屏障,多巴说,阿乙亥河周边经常会在大雨天气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河道两边的环境也很脆弱,现在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有效地缓解了这些问题。


生态经济获双赢



  共和县近年来的人工造林项目区,都位于塔拉滩腹地的沙珠玉和廿地乡,是典型的高原荒漠化地区。在促进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防风固沙的同时,共和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模式,加快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赵战录是共和县恰卜恰镇下塔迈村的一位土地承包户。几年前,他发现当地比较适合种植枸杞,在试种之后得到了不错的收益,这种既能防风治沙又能带动周边经济效益的方式让他很喜欢。于是,他便在当地种起了枸杞,且这一种就是6年。
  以前的恰卜恰镇下塔迈村,村子附近都是荒滩,自从种植枸杞后,防风固沙有了显著的改善,且许多村民在赵战录的枸杞地内直接就业,人均工资已达到3600余元。赵战录说:“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承包了67000亩地,种植枸杞17800亩,剩余的近5万亩地为了防风固沙全部种了植被”。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防风固沙,共和县已完成投资520万元,通过采用机械固沙和生物固沙相结合,沙漠先锋植物和演替树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灌溉造林与无灌溉条件下乌柳深栽插干造林和柠条直播造林相结合的荒漠化治理模式,实施人工造灌木林13000亩亩。
  人们总是用“风情小镇”来形容恰卜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有着绿水青山的秀美风景,进而获得人们对这座小城的向往和礼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