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海南州在线

查看: 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江源: 国家河源 国家形象 公园先锋

[复制链接]

161

主题

162

帖子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10:25: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个实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公园,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2个藏族自治州的4个县,构成了“一园三区”的布局。根据规划和部署,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的工作目标,将园区打造成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先行区,为全国提供示范。




近日,新华社、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西宁晚报记者联合专访了受邀到三江源国家公园考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苏杨长期从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和三江源生态保护规划研究,他从一个专家的视角、战略的高度,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公园。


领先的三江源国家公园




您好!苏研究员,感谢您一直以来关注、关心和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能不能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评价一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地位和示范性?


在自然保护领域,近年来影响最大的政策莫过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国家公园体制来说,则是2017年7月19日中央深改组第37次会议通过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这是在2015年1月发布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3年试点即将结束时,中央对未来中国国家公园的顶层设计。

不管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还是从建立国家公园来看,三江源国家公园都走在了前面:2015年12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在中央深改组第19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2016年4月,青海省委常委会议明确提出力争于5年内建成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这是迄今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中唯一给出建成国家公园时间表的,而且,其建成速度遥遥领先于其他试点区——2016年6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组建运行。2016年9月,中央编办印发《关于青海省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批复》,这是迄今唯一一个由中央编办批复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正厅级)。2017年8月1日,中国首个国家公园条例《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正式施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率先进入依法行政时代。

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个区域按照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目标和利用价值,划分为核心保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传统利用区等不同功能区,实行科学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和自然文化景观价值,而这3个方面的价值也呼应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提出的“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




生态保护第一的母亲河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系统,造就其与国内其它国家公园的不同之处。相比国内其它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有什么共性和个性,有哪些独特优势?


三江源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其年均可向下游提供约60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三江源区域内自然资源景观典型而独特,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大面积的原始冰川雪山、草原草甸、湖泊湿地等高寒生态系统。

放眼国内,像这样的价值在国家公园试点区中具有共性。我国10个国家公园试点区中的大多数是江河源。比如作为长江支流发源地的神农架(四条二级支流)、作为闽江发源地之一的武夷山,而开化,则直接更名为钱江源国家公园,以为其今后包含整个钱塘江源头生态功能区的扩园留下余地。这些保护对象主要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国家公园,却均显示了“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三江源更有其重要的个性,即生态恢复成就高。以黄河源玛多县为例,其境内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型气候,寒冷、缺氧、干燥、多风、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玛多县原本就极为脆弱的高原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大大下降,造成径流逐年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导致草场退化、沙化,物种生存条件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幸运的是,在过去10多年中,青海在国家的支持下在玛多县实施了力度空前的城镇化和生态建设。城镇化使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态建设则使保护工作也能产生效益。

2005年以来,国家投入超百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为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青海省采取退牧还草、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珍稀土著鱼类增殖放流等综合措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三江源生态工程中期评估认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有所好转”,并呈现“增水、增草”现象。其中,牧草产草量每亩增加29.66千克,植被总盖度增长5%,优势种盖度增长11.5%。据卫星遥感资料显示,青海省玛多县境内的鄂陵湖、扎陵湖面积分别由2003年最低点578平方公里、49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677平方公里、560平方公里。

三江源位置重要、“家底”好,在过去10多年的发展中更体现了“生态保护第一”的宗旨,其生态价值通过生态恢复得到了保障。不仅如此,三江源还实现了牧民的大幅度增收,这才是对国家公园体制,同时也是对一种发展方式的最好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